?这种情绪很快就消失殆尽,如同一颗盐粒溶入大海一般。
比这烦心的事要多的多,思念之类,焦虑之类,孤独之类。
回南天导致被子都湿漉漉的,如同沉甸甸的枷锁,她死死地盯着天花板,金鱼死亡翻肚那样的白。
这是她在这所学校呆的第四年,此时此刻却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刻都难捱。
从小到大,她都是拿奖学金上的学,包括初中与高中。初中时,她就就读于学费一学期十万的德耀学校,该学校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,这学费对于学校里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来说,都是不足挂齿的,但在这个二三线小城市的绝大部分市民来说,是绝对超乎想象的。
这里的学生,是不用考虑性价比的学生。
宋青逸无法描述第一次见到德耀学校时自己的心情。由于她小学时成绩便十分优异,次次期末都在市前百的行列中。实际上,一般的小学时,还是很难得知自己在全市的排名的。但由于次次表彰,这个穷乡僻里的小学出了个金凤凰的事实举校皆知,正当她的母亲愁心她的积分无法达到上当地公立高中的条件,正在考虑哪家私立初中时,德耀学校的招生办抛来了橄榄枝。
宋青逸的母亲当即就想在电话里答应了,毕竟当地的普通私立初中对于普通家庭也是不少的一笔支出,在那个学校孩子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。
招生组的老师提出,不如在看了学校的环境之后,再下定论。老师和煦的语气就像暖乎乎的烤红薯,隔着电话都能引诱着人们前往。
宋青逸是自己去的学校,爸爸妈妈都要上班。学校美丽得就像夕阳下的新娘隔着面纱含笑看她,比在电视剧里看到任何一所校园都要美丽。“怎么样,学校环境是不是还不错。”她猜每个属于这里的人面对外来者都会是这幅荣光的神情。
“真的很漂亮,像景点一样。”宋青逸很少用“真的”来表示程度,但她的确对该校的环境感到讶异,特别是与六年的母校相比,母校一眼就能望到头,灰白的墙,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。
真正让宋青逸下定决心的,是那一面光荣榜,上面居然出现了让小小的她都耳熟能详的人物。虽然招生人数不多,但优秀率极高。虽然宋青逸尚未能对用百分比量化的世界完全熟悉,但是她对清华、北大的字眼再熟悉不过了。由于国际部,上面还有去往牛津、剑桥的毕业生。至于这遥远的国度,宋青逸是想都不敢想的。
“回去和爸爸妈妈好好商量商量,我们欢迎你的到来。”
“如果你来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